韬迹隐智的成语故事
拼音tāo jì yǐn zhì
基本解释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
暂未找到成语韬迹隐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韬迹隐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三智五猜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
上智下愚 |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 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
不拘形迹 |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
不留痕迹 |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
予智予雄 |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是一个极骄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 |
人急智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
人穷智短 | 《鸡肋编》下卷引陈无己诗:“人穷令智短,百巧千穷只短檠。” |
人贫智短 | 《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
人迹罕至 |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
使智使勇 | 《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
做张做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回头一看,见丈夫手忙脚乱,做张做智,老大疑惑。” |
停留长智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常言道\'停留长智\'。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把师父害了,却如之何?” |
全智全能 | 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辨证方法》:“我看要是自称全智全能,像上帝一样,那种思想是不妥当的。” |
全能全智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它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的全能全智。” |
六韬三略 | 唐 黄滔《祭南海南平王》:“天生大贤,浚六韬三略之才谋。” |
养晦韬光 | 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
兽迒鸟迹 | |
利令智惛 | 《晋书·王沉传》:“心以利倾,智以势惛。” |
利令智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
劣迹昭着 | |
劣迹昭著 |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维持,不要裁减。” |
匿迹潜形 |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
匿迹销声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惟恐人知。” |
匿迹隐形 |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再不和他亲折征,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
南山隐豹 | 《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