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闳意眇指闳意眇指的故事

闳意眇指的成语故事


拼音hóng yì miǎo zhǐ

基本解释宏大微妙的意旨。

出处《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暂未找到成语闳意眇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闳意眇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弹指顷《翻译名义集 时分》:“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一心一意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一意孤行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万事如意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三心两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
三心二意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不以为意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不以词害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不吝指教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不好意思
不如意事常八九《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不怀好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不足为意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不足介意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专心一意《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丢心落意沙汀《淘金经》:“表婶婶显出一副丢心落意的神情。”
两意三心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主情造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
乘其不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书不尽意《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了如指掌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了若指掌《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事出不意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二卷:“京以攸被诏同至,乃置酒留贯,攸亦预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时失措。”
事出意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二三其意《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二心三意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二心两意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