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三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ān huái jiǔ jí三槐九棘 | 《周礼 秋官 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 |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
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三过家门而不入 |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陶铸《崇高的理想》:“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
sān duì liù miàn三对六面 |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 茅盾《子夜》:“回头我自会请三先生来,大家三对六面讲个明白。” |
sān jiān qí kǒu三缄其口 |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yī chàng sān tàn一唱三叹 | 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sān gū liù pó三姑六婆 | 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 | 明 陶宗仪《辍耕录 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
sān cháo yuán lǎo三朝元老 |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不问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
sān shǒu liù bì三首六臂 | 同“三头六臂”。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
sān bù niù liù三不拗六 |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自古道三不拗六,他每都是城狐社鼠,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 |
sān bǎi wèng jī三百瓮齑 |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 宋·赵与颜《娱书堂诗话》上卷:“旧传一贫士死,见阴更,为言‘当年生,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 |
lì shì sān bèi利市三倍 | 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 《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 |
yī fàn sān yí shǐ一饭三遗矢 | 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 |
ái sān dǐng wǔ捱三顶五 |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
jūn zǐ sān jiè君子三戒 | 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 |
yī kǒu sān shé一口三舌 | 比喻唠叨、话多。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
dà pú sān rì大酺三日 | 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
mù sì zhāo sān暮四朝三 |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原指说法、做法有所变换而实质不变。②比喻反复无常。 |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xiàng guǐ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
sān zhì wǔ cāi三智五猜 |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
diào sān huò sì调三惑四 | 见“调三斡四”。 | 《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是弄非、调三惑四。” |
sān wǎ liǎng shě三瓦两舍 |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sān chā wǔ cuò三差五错 |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sì guǐ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 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
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比喻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坚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sān hún chū qiào三魂出窍 |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 |
chuán sān guò sì传三过四 | 传闲话,说是非。 | 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
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 |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zhāng sān lǚ sì张三吕四 |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宋·何承裕《戏为举子对句》诗:“晓来狗吠张三妇,日暮猿啼吕四妻。” |
lā sān chě sì拉三扯四 |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 |
chóng sān dié sì重三叠四 | 形容多次重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二:“本朝建官重三叠四,多少劳扰!此须大有为后痛更革之。”又卷一百一十八:“经书中所言只是一个道理,都重三叠四说在理,只是许多头面出来。” |
sān fǎn sì fù三反四覆 | 反复无常。 | 清·蒋士铨《空谷香·杀舱》:“阿呀!这厮三反四覆,可恼,可恼。” |
tiāo sān jiǎn sì挑三检四 | 见“挑三拣四”。 | 金近《穿花裙的狼》:“你这孩子,没有你弟弟乖,挑三检四的。” |
sì dé sān cóng四德三从 |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
sān fān sì fù三翻四覆 | 三、四:形容次数之多。翻、覆:反复。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 | 明 张岱《石匮书后集 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
zài sān zài sì再三再四 | 重复好几次。 |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则不省悟。” |
sān nián zhī ài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
suì hán sān yǒu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
héng sān shùn sì横三顺四 | 见“横三竖四”。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办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横三顺四地睡着人。” |
sān lǎo sì shǎo三老四少 |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 |
sān jiāng qī zé三江七泽 | 泛指江河湖泽。 | 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
sān chā liǎng cuò三差两错 | 比喻偶然的差错。 |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三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
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三年不窥园 | 窥:偷看。眼睛看不见园中的景色。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两两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
sān tóu liù bì三头六臂 |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拼命三郎’。” |
méi sān méi sì没三没四 | 不三不四,行为不端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三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 |
sān jié liǎng shòu三节两寿 |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
yǔ sì yán sān语四言三 | 指信口乱说闲话。 | 《群音类选 〈分钗记 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 |
sān hún qī pò三魂七魄 |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
qiú sān bài sì求三拜四 | 到处求人帮忙。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 |
mèng mǔ sān qiān孟母三迁 |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
jí sān huǒ sì急三火四 | 形容非常匆忙。 | |
sān shěng wú shēn三省吾身 |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sān fēn sì rén,qī fēn sì guǐ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詈词。骂人长相难看。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
sān yíng sān xū三盈三虚 | 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 汉·王充《论衡·讲瑞》:“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出。” |
zhē sān mán sì遮三瞒四 |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 |
dī sān xià sì低三下四 |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
sān shēng yǒu xìng三生有幸 | 三生都很幸运。形容极为幸运或难得的好境遇。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
sān xǐ chéng guó三徙成国 | 见“三徙成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
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qī sān mán sì欺三瞒四 | 一再欺骗隐瞒。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
sān zāi bā nàn三灾八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sān wǎ sì shě三瓦四舍 |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
sān lín sì shè三邻四舍 | 泛指邻居。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
sān fēn dǐng lì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èr sān qí yì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
sān pó liǎng sǎo三婆两嫂 | 犹言三妻四妾。 | |
sān zhāo wǔ rì三朝五日 | 三、五天。 | |
sān tái wǔ mǎ三台五马 | 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大臣;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三折肱为良医 |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三寸鸟,七寸嘴 |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
cāi sān huà wǔ猜三划五 | 喝酒时划拳行酒令。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差人道:‘今日且吃酒,明日再说。’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 |
sān fū zhī duì三夫之对 | 见“三夫之言”。 | 《晋书·王濬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
sān wǔ chéng qún三五成群 |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 |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
sān rén chéng zhòng三人成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必有一长。” |
sān yán é hǔ三言讹虎 | 犹三人成虎。 |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
sān dié yáng guān三叠阳关 |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的曲调。 | 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
sān jiē liǎng shì三街两市 | 泛称各街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终日只是三街两市,和着酒肉朋友串哄。”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三思而后行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
kuáng sān zhà sì狂三诈四 | 多方欺诈。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
sān xún jiǔ shí三旬九食 |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 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
sān qiú sì gào三求四告 | 再三求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
sān sī ér xíng三思而行 |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zhū lǚ sān qiān珠履三千 | 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 | 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无事不登三宝殿 | 比喻没事不上门。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
zhé bì sān gōng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
sān rén chéng hǔ三人成虎 |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
sān fù bái guī三复白圭 | 《论语 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颇有点‘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神气。” |
sān dié yáng guān三迭阳关 | 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diān sān dǎo sì颠三倒四 |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
yī suì sān qiān一岁三迁 |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 《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