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ēi jí guān tóu危急关头 |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对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 |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pī tóu gài nǎo披头盖脑 | 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
kē tóu pèng nǎo磕头碰脑 |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3回:“这有何难?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磕头碰脑,满路都是同年,这有甚么难处!” |
bái tóu xiāng shǒu白头相守 |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
shǔ mù yuǎn tóu鼠目麞头 | 见“鼠目麞头”。 | |
méi tóu cāng ying没头苍蝇 | 比喻乱闯乱碰的人。 |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97回:“上年往东京买卖,与那个没头苍蝇牛信曾相认识。” |
sān tóu liǎng xù三头两绪 |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
pī tóu pī nǎo劈头劈脑 | 正对着头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
mǎ jiǎo wū tóu马角乌头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xīn tóu lù zhuàng心头鹿撞 | 见“心头撞鹿”。 | 《负曝闲谈》第九回:“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 |
zhú tóu mù xiè竹头木屑 |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 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
duì tóu yuān jiā对头冤家 | 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真真那一世的对头冤家!你何苦来还来使促狭!” |
pǐn tóu lùn zú品头论足 | 见“品头题足”。 |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
dào tóu zhī wěi道头知尾 |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 《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
xiǎn lù tóu jiǎo显露头角 | 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dé shèng tóu huí德胜头回 | 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
shuǐ diào gē tóu水调歌头 | 词牌名。 |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tuàn tóu jù miàn团头聚面 | 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 | 《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合家俱到那园中石凳上坐下……团头聚面的说说笑笑,或是与儿子讲说些读过的书文,或是与女儿说些什么贤孝的古记。” |
yáo tóu bǎi nǎo摇头摆脑 |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 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
kē tóu shāo xiāng磕头烧香 | 比喻求人说好话。 | |
xīn guà liǎng tóu心挂两头 | 指人操心两头的事情。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dé shèng tóu huí得胜头回 |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
tóng tóu tiě é铜头铁额 | 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 | 《海内十洲记 聚窟洲》:“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
tóu hūn mù xuàn头昏目眩 | 见“头昏目晕”。 | 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
xún tóu tǎo nǎo寻头讨脑 | 寻:探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
dà huò lín tóu大祸临头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
duàn tóu jiāng jūn断头将军 |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
jiē ěr jiāo tóu接耳交头 | 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便是那些服侍的,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赞赏。” |
hǔ tóu shǔ wěi虎头鼠尾 |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
pěng tóu shǔ cuàn捧头鼠窜 | 抱着脑袋,象老鼠似地逃窜。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 | 《汉书 蒯通传》:“常山王奉(捧)头鼠窜,以归汉王。” |
chè tóu chè wěi彻头彻尾 | 彻:通;透。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完完全全。 | 宋 朱熹《答程正思书》:“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敬字。” |
gǎi tóu huàn miàn改头换面 | 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yìng tóu tòng jī迎头痛击 | 迎面给以狠狠地打击。 | 清 吴趼人《发财秘诀》第十回:“倘使此辈都是识事务熟兵机之员,外人扰我海疆时,迎头痛击,杀他个片甲不回。” |
bào tóu huán yǎn豹头环眼 |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
fāng tóu bù liè方头不劣 |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
dī tóu xià xīn低头下心 | 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 郑振铎《风波》:“他连忙低头下心的劝道:‘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说着玩玩的!房里冷,快来睡!’” |
léng tóu kē nǎo楞头磕脑 | 见“楞头楞脑” | 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zhuó fèn fó tóu著粪佛头 | 著:同“着”。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达夫的《沉沦》,资平的《冲积期化石》,都曾叫我作序,但我都没有著粪佛头。” |
hóng yùn dāng tóu鸿运当头 | 鸿运: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雪公,你鸿运当头,做事千万要漂亮。” |
pǐn tóu píng zú品头评足 |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众情颠倒,品头论足,纷纷如狂。” |
yìng zhé tóu pí硬着头皮 | 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 曾朴《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难相处,只好硬着头皮,老着脸子,追踪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旧的殷勤伺候。” |
mái tóu gù yǐng埋头顾影 | 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 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 |
tóu jiǎo zhǎn rán头角崭然 | 头角:比喻显露的才华;崭然:突出的样子。比喻年轻人才华横溢。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
yóu tóu fěn miàn油头粉面 | 形容人打扮得俏丽妖艳。 | 元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俺这粉面油头,便是非灾横祸;画阁兰堂,便是地网天罗。” |
diào tóu shǔ cuàn掉头鼠窜 | 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
nián tóu yuè wěi年头月尾 | ①谓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②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 宋·林光朝《痴顽不识字》诗:“年头月尾无一是,咄咄痴顽不识字。” |
chū tóu niǎo出头鸟 | 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诸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等等‘经典哲学’从我们的生活词典中剔除了呢?” |
tóu shāo zì lǐng头稍自领 | 见“头梢自领”。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老姑娘手把着头稍自领,索什么嘱咐叮咛。” |
láng chī fú tóu狼吃幞头 | 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
huī tóu tǔ liǎn灰头土脸 | 谓面容污秽。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
yǒu tóu wú wěi有头无尾 | 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指说话做事不完整。 | 宋 朱熹《朱子语类》:“若是有头无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
guà yáng tóu,mài gǒu ròu挂羊头,卖狗肉 |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 |
tóu tòng yī tóu,jiǎo tòng yī jiǎo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徒劳而无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兄弟一向是坚决反对的!” |
yī nián dào tóu一年到头 | 整年,从头到尾经过。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一年到头,没几时住在家里。” |
lián zhī bìng tóu连枝并头 |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太岁头上动土 |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
tàn tóu tàn nǎo探头探脑 |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终看他未破,时时去他那下探头探脑,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 |
shǎo tóu quē wěi少头缺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 |
dī tóu sàng qì低头丧气 | 失意颓丧貌。 |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
tóu mò bēi àn头没杯案 | 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
tóu kuài jī liǎn头会箕敛 | 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 | 《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
tóu kuài jī fù头会箕赋 | 见“头会箕敛”。 | 《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高诱注:“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箕赋,似箕然敛民财,多取意也。” |
tóu xuàn mù hūn头眩目昏 | 同“头昏眼花”。 |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连日头眩目昏,呕血数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笔也。” |
tóu yūn yǎn hūn头晕眼昏 | 头脑眩昏,眼睛昏花。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在水面上团团转转,自然头晕眼昏,故此问而不答。” |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不是冤家不碰头 | 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 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
miáo tóu huà jiǎo描头画角 | 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阮亭之意,必欲其描头画角若明七子,而后谓之窥盛唐乎?” |
zhēn tóu xiàn wěi针头线尾 | 缝纫用的针线等物。 | 夏萍《曾宪梓传》第一部分:“要生存,必须努力开垦,举凡‘家头窑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田头地尾’的各种劳作,客家妇女无不参与,而且与客家男人一起辖内制川、同甘共苦。” |
gān tóu zhí shàng竿头直上 | 比喻进步很快。 | |
xiù huā zhěn tóu绣花枕头 | 外面绣着花;里面装稻草的枕头。比喻外表好看;但无真才实学。 | 清 彭养欧《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
hǔ tóu shé wěi虎头蛇尾 |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
gǒu xuè pēn tóu狗血喷头 | 被狗的血喷了一头。形容骂得很凶。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4回:“一清早辰,吃他骂的狗血喷了头。” |
hǔ tóu yàn hàn虎头燕颔 |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 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
chuán dào qiáo tóu zì huì zhí船到桥头自会直 |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程树榛《钢铁巨人》:“俗语说,船到桥头自会直,那就到哪会说哪会话吧!” |
gòu miàn péng tóu垢面蓬头 | 面目肮脏,头发零乱。 | 明 孙仁孺《东郭记 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
lòu tóu lòu liǎn露头露脸 | 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 |
pī tóu gài liǎn劈头盖脸 | 劈:正对着;冲着;盖:蒙;压下来。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形容来势凶猛;不容躲避。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晃盖喝道:‘你既不做贼,如何拿你在这里?’夺过士兵手里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
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得缩头时且缩头 | 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
kē tóu xiǎn zú科头跣足 | 光着头赤着脚。 | 宋 田昼《筑长堤》:“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
péng tóu xiǎn zú蓬头跣足 | 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 |
gài tóu huàn miàn盖头换面 | 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 明 唐顺之《答王南江提学书》:“仆窃诵吾兄前后见惠两书,知吾兄痛惩既往之悔,直欲洗刷肠胃,不肯若世之盖头换面做好人者。” |
yī tóu lǚ dàng依头缕当 | 比喻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 |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dī tóu dā nǎo低头耷脑 | 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 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来干什么,都低头耷脑,蹑手蹑脚。” |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 |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
shí zì lù tóu十字路头 |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
chǐ huō tóu tóng齿豁头童 | 齿缺发秃。指老态。 | 宋·陈师道《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烟,齿豁头童不计年。” |
chuí tóu tā chì垂头塌翅 | 见“垂头搨翼”。 | 《新唐书·萧遘传》:“君臣报国极矣,战力殚矣,尚能垂头塌翅求生于黄门哉!” |
lóng tóu shé wěi龙头蛇尾 |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
tóu pò xuè chū头破血出 | 同“头破血流”。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一日,走到城隍庙门首,只见两个人打得头破血出,手扯手要上庙中赌咒。” |
tóu pò liú xuè头破流血 | 打破了头,血流满面。形容遭受惨败或严重的打击的样子。 | 宋·刘彦明《敦煌实录》:“贼欲破棺,撰叩头、数请,头破流血,贼义而释之,由是显名。” |
tóu zú yì suǒ头足异所 | 见“头足异处”。 |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
kē tóu lǐ bài磕头礼拜 |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 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 | 比喻放下了心。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
wú tóu chǔ wěi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
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 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老虎头上搔痒 | 比喻不自量力。 |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
chū tóu zhī rì出头之日 | 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 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
quán tóu chǎn pǐn拳头产品 | 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 吴茂盛《驻京办》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浓厚,营养丰富,乃油中极品,是我们香州著名的拳头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