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力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lì jūn shì dí力钧势敌同“力均势敌”。《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dǐng lì xiàng zhù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
gǔ shuāi lì jìn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jū gōng jìn lì鞠躬尽力见“鞠躬尽瘁”。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jìn xīn jìn lì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晋书 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jié jìn xīn lì竭尽心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三国志 魏志 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lì bù cóng xīn力不从心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lì xué bù juàn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旧唐书 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lì zhēng shàng yóu力争上游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lì bù shèng rèn力不胜任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xīn cháng lì duǎn心长力短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jié jìn quán lì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shí yù yǒu lì实与有力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
xié xīn tóng lì协心同力见“协心戮力”。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liàng lì duó dé量力度德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nián lǎo lì shuāi年老力衰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9回:“因他年老力衰,将买卖收了,临别时就将此楼托付我了。”
nián fù lì qiáng年富力强年:年岁;富:多;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指年轻;力:精力。年纪轻;精力旺盛。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qí xīn lù lì齐心戮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
jì qióng lì jìn计穷力尽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南朝 梁 萧绎《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xián yǒng tāo lì衔勇韬力衔:含;韬:掩藏。把勇气和力量掩盖起来。比喻收敛锋芒,待机而动。唐·柳宗元《献平淮夷伯雅表》:“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lì dí shì jūn力敌势均同“力均势敌”。《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jìn zhì jié lì尽智竭力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
dú lì nán zhī独力难支独:单独。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明·郭勋《英烈传》第23回:“那吕珍探知援兵已散,思量独力难支,便开门冲阵逃走。”
quǎn mǎ zhī lì犬马之力犹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不才愿施犬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lì fēn shì ruò力分势弱分:分开。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旧唐书·杜伏威传》:“今同若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
shēng lì jūn生力军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lì tòu zhǐ bèi力透纸背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shǎo qì wú lì少气无力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爹爹,我在这里哩。’”
jīng qiáng lì zhuàng精强力壮精力充沛。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cái dān lì jìn财殚力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辛雄传》:“当今天下黔黎,久经寇贼……财殚力尽,无以卒岁。”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工神力形容技艺精巧超群,非人力所及。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工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不钩连。”
jīng pí lì juàn精疲力倦倦:疲倦,劳累。犹言精疲力尽。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被他闹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气不好,不免恨骂两声;一回又想到他俩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泪。”
kǒng wǔ yǒu lì孔武有力形容人很有力气。《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shén chí lì kùn神驰力困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明·汪道昆《沽水悲》:“可怜素手明于雪,只恐回身化作云,洛神既去,寡人神驰力困,我想那孤馆独眠怎捱到晓。”
dé rén sǐ lì得人死力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qí xīn yī lì齐心一力同“齐心协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戮力指齐心合力。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xī xīn bì lì悉心毕力悉心:尽心;毕力:尽力。竭尽智慧和力量。汉·蔡邕《杨太尉碑铭》:“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
lì dān cái jié力殚财竭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及秦之时,厚献以竭人财,远役以殚人力;力殚财竭,尽为完贼,群盗满山,赭衣塞路;故每岁断罪,数至十万。”
xié xīn lù lì协心戮力思想一致,并同努力。《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yī lì chéng dāng一力承当独自负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lì qū jì qióng力屈计穷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lì bù tóng kē力不同科同科:同一等级。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qí xīn bìng lì齐心并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áo xīn fèi lì熬心费力耗费心神和气力。马烽《太阳刚刚出山》:“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
shēn tǐ lì xíng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shì jūn lì dí势钧力敌见“势均力敌”。《宋史·苏辙传》:“及势钧力敌,则倾陷安石,甚于仇雠,世尤恶之。”
lì dí wàn fū力敌万夫敌:对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扶毂。”
tóng xīn bì lì同心毕力齐心尽力。《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zhì jìn lì qióng智尽力穷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回:“世充只有一城,智尽力穷,旦暮可克。”
xī xīn lù lì悉心戮力悉心:尽心。竭尽智慧和力量。《晋书·武帝记》:“其内外众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
fèi lì bù tǎo hǎo费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老舍《今年的希望》:“杂文本非所长,写不出什么道理来,何苦费力不讨好,耽误了自己的时间,而又不能使篇幅增光呢!”
jiào shí liàng lì较时量力较:比较;量:估量。衡量时机和实力。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又须审度彼己,较时量力,定为几年之规,若孟子,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说。”
fèi xīn láo lì费心劳力指既操心又费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三个妖魔,也费心劳力的来报遭信。”
jù lǐ lì zhēng据理力争据:依据;按照。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北齐 魏收《魏书 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gōng lì xī dí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fù jī zhī lì缚鸡之力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lì bù zì shèng力不自胜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宋·张敦颐《六朝事迹·郗民化蛇》:“无饮食可实口,无窟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
quán jūn lì dí权均力敌见“权均力齐”。宋·苏轼《代滕甫论西夏书》:“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
nǔ lì jiā cān努力加餐努力多吃些饭。《文选·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lì wǎn kuáng lán力挽狂澜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huí tiān wú lì回天无力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清 冯起凤《昔柳摭谈 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lì bèi gōng bàn力倍功半指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效小。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功神力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功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还钩连。”
chī lì bù tǎo hǎo吃力不讨好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
kǔ xué lì wén苦学力文力:务。刻苦学习,努力著文。《旧唐书·白居易传》:“蓦然为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苦学力文所致。”
kǔ xīn jié lì苦心竭力竭:尽。费尽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汉·贾谊《新书·权重》:“夫秦日夜深惟,苦心竭力,以除六国之忧。”
jì qióng lì qū计穷力屈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quán jūn lì qí权均力齐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gōng tǐ lì xíng躬体力行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
ài rì xī lì爱日惜力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shì lì zhī jiāo势力之交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tóng xīn hé lì同心合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guǒ xuè lì zhàn裹血力战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wén lì fù shān蚊力负山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虽小却身负重任。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其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chū lì bù tǎo hǎo出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1回:“不但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性命之忧。”
shén gōng miào lì神工妙力工:技艺,功夫。指技艺极其高超,非人力所能为。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zì lì gēng shēng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yǒu jiǔ dǎn,wú fàn lì有酒胆,无饭力有借着喝酒显示出来的胆量,在平常的生活中则没有勇力。指只有一时冲动的勇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如今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且是有酒胆,无饭力的。”
kēng qiāng yǒu lì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yǒu shēng lì liàng有生力量①原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亦泛指有战斗力的部队。②指充满活力的力量。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liàng lì ér wéi量力而为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jì qióng lì jí计穷力极见“计穷力竭”。明·冯梦龙《情史类略·东御史妓》:“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还家,功名事终直之耳。’”
wú fù jī zhī lì无缚鸡之力缚:捆,绑。双手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虚弱或力气小。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
fèi lì láo xīn费力劳心耗费气力和心思。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nǔ jīn bá lì努筋拔力努:用力伸出;拔:超过。凸出青筋,使尽力气。形容竭尽全力。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我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不自家讨愧,还说长道短的哩。”
shì qióng lì jié势穷力竭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qí xīn bìng lì齐心併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chuǎi shí duó lì揣时度力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lì néng gāng dǐng力能扛鼎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huí tiān zhī lì回天之力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dān móu lù lì殚谋戮力竭尽智谋和精力。《诚意伯文集·赠谥太师文成诰》附《礼部会议》:“诚意伯刘基……同徐达、汤和辈殚谋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内,奄有中原。”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九牛二虎之力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