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然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uàn rán liú tì泫然流涕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
tài rán zì ruò泰然自若 |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zú yīn qióng rán足音跫然 |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
huàn rán yī xīn焕然一新 | 焕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
càn rán yī xīn灿然一新 | 灿然:耀眼的光彩。耀眼的光彩,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 《宣和书谱·行书六》:“正夫以精忠相与图回至治,其所以持盈守成,而熙丰之盛德美意,灿然一新,正夫其有力焉。” |
yì dì zé jiē rán易地则皆然 |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
huán dǔ xiāo rán环堵萧然 | 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 《晋书 陶潜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
tīng qí zì rán听其自然 |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rán zhí船到桥门自然直 |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黄二官,不要这样想,‘船到桥门自然直’,我们慢慢的总会有法子好想。” |
sù rán shēng jìng肃然生敬 |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同“肃然起敬”。 |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鲁直专学子美,然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
xìng qù àng rán兴趣盎然 | 形容兴趣浓厚。 | 茅盾《马达的故事》:“谁要是看了这样专心致志而又兴趣盎然,还会贸然冲上去问一句。” |
shān rán lèi xià潸然泪下 |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 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
yī jiàn le rán一见了然 | 犹一目了然。 |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
què rán bù qún确然不群 | 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 |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 |
yīn wèn yǎo rán音问杳然 | 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卷:“是时真宗在魏府,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音问杳然。” |
àn rán hún xiāo黯然魂销 |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
áng rán zhí rù昂然直入 |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 |
yì xīng suǒ rán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
fān rán gǎi tú翻然改图 | 迅速改变过来,另作打算。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
mǎn zuò jì rán满坐寂然 | 坐:同“座”,座位。全场静悄悄的。 | 清·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sǐ huī fù rán死灰复然 |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
tài rán zì dé泰然自得 | 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 | |
mí rán chéng fēng靡然成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
lǐ suǒ bì rán理所必然 |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 《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
àn rán dào mào岸然道貌 | 指严肃的神态。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
àn rán shāng shén黯然伤神 |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
àn rán wú shén黯然无神 |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 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
miǎo rán yī shēn渺然一身 | 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 | 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
fān rán gǎi huǐ翻然改悔 |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 | 宋·黄榦《答梁宁翁书》:“一旦翻然改悔,而欲为善,顾亦何所不可。” |
hún rán yī tǐ混然一体 | 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 《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àn rán wú guāng黯然无光 |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 秦牧《哲人 小孩》:“因为思想水平低下,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 |
càn rán kě guān粲然可观 | 粲然:鲜明的样子。形容事物色彩鲜明。指成绩卓著。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表古雅之道,粲然可观。” |
àn rán xiāo hún黯然销魂 |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
wēi rán sǒng lì巍然耸立 |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
chāo rán zì dé超然自得 | 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
zhuó rán bù qún卓然不群 | 指超出常人。 | 《后汉书 刘虞传论》:“其能历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 |
huō rán què sī豁然确斯 | 明白透彻。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
yì rán tǐng lì屹然挺立 | 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坚定地直立着 | |
rán dí dú shū然荻读书 |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
àn rán shī sè黯然失色 | 黯然:昏暗的样子;失色:失去光泽。原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 | 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顿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 |
ào rán yì lì傲然屹立 |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形容坚定挺拔;不可动摇。 | 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
rán kāng zì zhào然糠自照 | 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 《南史 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 |
àn rán wú sè黯然无色 | 黯然:发黑的样子。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 清 郑燮《题画竹》:“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 |
huǎng rán zì shī恍然自失 |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
dàng rán yī kōng荡然一空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 |
bó rán bù yuè勃然不悦 | 勃然:突然;悦:喜悦,高兴。形容突然变脸不高兴。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悦曰:‘必则滑厘所不识也。’” |
xīn rán zì xǐ欣然自喜 | 欣然:喜悦的样子。高兴地自觉欢喜。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
fěi rán xiàng fēng斐然向风 | 见“斐然乡风”。 | 汉·贾谊《过秦论下》:“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 |
máng rán shī cuò茫然失措 |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
yí rán zì zú怡然自足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jié rán wú yī孑然无依 | 孑然:单独;依:依靠。形容孤独一人,无依无靠。 | 《剪灯新话·姚公子传》:“妻去来数月,而聘金又尽,左顾右盼,孑然无依,将自卖自身,而苦无主者。” |
dào mào àn rán道貌岸然 |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
mǎn mù xiāo rán满目萧然 | 萧然: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lǐ gù dāng rán理固当然 | 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 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然。” |
ào rán tǐng lì傲然挺立 |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
chàng rán zì shī怅然自失 |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kǎi rán yīng yǔn慨然应允 |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 明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孟良慨然领诺。” |
chēng rán zì shī瞠然自失 | 瞠:瞪着眼睛。瞪着眼睛好像丢了东西一样。形容失神的神态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不意到了山东汶上县,便遇了一个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 |
xí guàn zì rán习惯自然 | 惯:同“贯”。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 |
fáng huàn wèi rán防患未然 | 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 《明史 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
yǎ rán zì xiào哑然自笑 | 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五羖大夫》:“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 |
tóu jiǎo zhǎn rán头角崭然 | 头角:比喻显露的才华;崭然:突出的样子。比喻年轻人才华横溢。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
chǔ zhī yàn rán处之晏然 | 晏然:平静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 | 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 |
mí rán xiàng fēng靡然向风 | 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 《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
lǐ zhī dāng rán理之当然 |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
chāo rán yuǎn yǐn超然远引 | 见“超然远举” | 清·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超然远引,而子胥乃恋恋不去,终以谏死于吴。” |
hàn rán bù gù悍然不顾 | 悍然:蛮横的样子。顾:顾及。凶暴强横;不顾一切。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宋 朱熹集注:“殆亦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 |
xiāo rán wù wài萧然物外 | 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 《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
yuè rán zhǐ shàng跃然纸上 | 跃然:跳跃;活跃的样子。形容好像活的一样;跳跃在纸面上。 | 清 薛雪《一瓢诗话》:“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
chāo rán xiàng wài超然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hùn rán tiān chéng混然天成 | 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肝肺间流出。” |
zì rán ér rán自然而然 |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 | 《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
huò rán kāi lǎng豁然开朗 |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dà yì lǐn rán大义凛然 |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大悟 |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páng rán dà wù庞然大物 | 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zhāo rán zhù wén昭然著闻 |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
rán kāng zhào xīn然糠照薪 | 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
kuì rán ér tàn喟然而叹 | 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 |
kǎn rán zhèng sè侃然正色 | 刚直严肃的样子。 | |
mí rán xiāng fēng靡然乡风 | 见“靡然向风”。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
yǐn rán dí guó隐然敌国 | 见“隐若敌国”。 | 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 |
yì rán jué rán毅然决然 |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形容意志坚强果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
jǐng rán yǒu xù井然有序 |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zhǐ zhī qí rán,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
piāo rán yuǎn zhù飘然远翥 | 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 | 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 |
xiǎng dāng rán想当然 |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hān rán rù mèng酣然入梦 | 很舒适地进入梦乡。酣然:畅快的样子;引申为舒适。 | |
chāo rán zì yì超然自逸 | 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 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
chàng rán ruò shī怅然若失 |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当然 |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xìng zhì suǒ rán兴致索然 |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 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
kè rán ér shì溘然而逝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徐录五》:“忽呼邻里语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长别矣,以遗蜕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
kè rán cháng shì溘然长逝 | 指死去。 |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乃归未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 |
tài rán chǔ zhī泰然处之 |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
suǒ rán wú wèi索然无味 |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
dào mào yǎn rán道貌俨然 | 见“道貌岸然”。 | 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
dàng rán wú yí荡然无遗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
mí rán cóng fēng靡然从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