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鼐调和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出处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例子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nai diào hé
注音ㄉ一ㄥˇ ˙ㄋㄞ ㄉ一ㄠˋ ㄏㄜˊ
繁体鼎鼐調咊
感情鼎鼐调和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鼎鼐调和的意思解释、鼎鼐调和是什么意思由文字秀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代鼎臣 | 见“一代宗臣”。 |
一倡一和 |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
一倡百和 | 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一唱一和 | 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一唱众和 | 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一唱百和 | 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一团和气 |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
一言九鼎 |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
一迎一和 | 一味迎合。 |
丈二和尚 | 指十分迷惑。 |
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三杯和万事 | 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
三牲五鼎 |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
三足鼎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上和下睦 | 谓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
两头和番 | 谓两面拨弄、搅和。 |
举鼎拔山 |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举鼎绝脰 | 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
举鼎绝膑 |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 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 |
九鼎一丝 |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
九鼎不足为重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九鼎大吕 |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五鼎万钟 | 指高官厚禄。 |
人声鼎沸 |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
众口难调 |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调:调理;调配。 |
你唱我和 | 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①指用诗词相互酬答。②指双方意见相同,互相支持。 |